美術教師招聘考試分析題大全
1、分析秦漢陶俑《雜技俑盤》
答:(1)作品共塑造21人,其中表演者7人,樂器伴奏者7人(原為8人,殘失1人),觀賞者7人。
(2)分組排列,身份有所體現(xiàn)。在粗輪廓的飛揚流動中,體現(xiàn)出一種力量、運動的氣勢和歡樂熱鬧的氣氛
(3)造型古拙、夸張,神態(tài)鮮明生動,俑人有動有靜,再加上用朱、黃、粉、紫、赭等色彩繪,更增加了藝術形象的生動性。
2、請描述成都天回山出土的《說唱俑》的形象特點
說唱俑描繪的是東漢時期的一個表演者,身材短胖,頭上戴幘,上身坦裸,兩肩高聳,乳肌下垂,大腹如鼓,兩臂穿戴珠翠飾件;下身著大口長褲,赤足,坐于圓榻之上,左臂抱一小鼓,右手握一鼓槌;左足翹舉,張口嘻笑,恣意調戲。造型古拙,形象生動。作者不是簡單模仿生活中的說唱藝人,而是著意刻畫他的神氣,使之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從那伸頭、聳肩、一說一笑,手舞足蹈,有聲有色的表演中,流露出健康的調戲娛人的神情,毫無油滑之氣。整個塑像,動作夸張,神態(tài)詼諧,極富吸引力。令人如身臨其境,仿佛聽到他的說唱和爽朗的笑聲,似乎看到他的周圍,有一大批入迷的觀眾正在全神貫注地凝視、傾聽,并隨著有趣的段落和引人入勝的鼓詞而在哄笑。
3、分析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答:(1)宋初市民階層的形成,出現(xiàn)了以市俗生活為中心內容的風俗畫。
(2)通過郊野、汴河、街市三個段落,展現(xiàn)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兩岸清明時節(jié)的街市景象。
(3)構圖采用散點透視。布局有序,內容豐富,主題突出。采用線描淡彩畫法,并緊密結合對象的質感特征。
(4)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風俗畫的最高成就,對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飾、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4、分析王蒙的《青卞隱居圖》
答:(1)元朝的“世事多變”造成文人畫家逃避現(xiàn)實、隱遁山林。
(2)描繪了浙江吳興縣西北18里許的卞山景象。
(3)立軸采用高遠法構圖,畫出卞山自山麓至頂全貌,結構謹嚴,縱橫離奇。畫草廬數間,點出了文人隱逸的主題。畫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層層加深,層次井然。畫面密而不塞,實中有虛,有深遠的空間感。
(4)運用前代畫家之法,創(chuàng)造出線繁點密,蒼茫深厚的新風格。被明代畫家董其昌成為“天下第一!
5、分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答:(1)五代南唐政權的搖搖欲墜造成許多人對前途悲觀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過聽琴、觀舞、休憩、賞樂、調笑五個場面,描繪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韓熙載盡情聲色、頹唐放縱的夜宴生活。
(3)構思嚴謹,人物性格刻劃生動而有深度。衣紋組織嚴謹而又簡練。設色以濃重色調為主,配以淡彩,間隔以大塊的黑白,起著統(tǒng)一畫面的作用。
(4)除繪畫史上的重要價值外,也是研究音樂史、舞蹈史、工藝史的寶貴資料。
6、簡析西漢《霍去病墓石雕》
(1)霍去病,西漢大將軍,五年六次出擊抗擊匈奴均獲全勝
(2)墓以能象征他功績的祁連山修建
(3)以雕塑特殊手法“因材施雕”塑造
(4)形體單純、古樸,構思獨特,氣魄雄偉,力量沉雄。
7、請描述云岡石窟第20窟中的釋迦佛坐像的形象特點!
前額寬闊,面相豐滿;目大眉長,鼻梁高隆;唇較薄,嘴角微翹,呈愉悅微笑狀;雙耳垂肩,肩寬挺胸;袈裟輕柔,緊貼肌體;肩寬腰細。異于常人,渲染佛超越自然的力量與神圣不可侵犯的肅穆氣氛。
8、簡述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三段的內容
(1)開首一段是京郊的農村風光;
(2)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及其兩岸船車運輸、交通、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貿易等緊張忙碌的活動
(3)后段是城門內外街道縱橫交錯,店鋪林立。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
9、簡要說明李迪的《楓鷹雉雞圖》藝術特色
(1)是南宋時期難得的一幅大畫。
(2)構圖新奇巧妙
(3)捕捉住形象的瞬間情態(tài),成功地營造出特定情節(jié)的氣氛和意境
(4)筆法嚴謹,設色雅靜,強調景物的質感。
10、分析唐寅的《孟蜀宮伎圖》
答:(1)宮廷君王的奢侈豪華帶給宮伎、歌伎的只是一種悲劇。
(2)通過四個盛裝的宮伎描繪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宮廷生活。
(3)詩的點綴道出了畫的主題。線條細勁、流動,設色妍麗、明快、變化十分豐富。人物獨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宮伎弱不禁風的情態(tài)。
(4)整個作品秀潤、明朗、簡潔、清新。作者飽受炎涼世態(tài)的滋味,通過宮伎的描繪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
11、分析閻立本的《步輦圖》。
答 此圖為唐代畫家閻立本所畫。絹本設色。
(1)唐代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促進了政治的穩(wěn)定和經濟的繁榮。
(2)作品描繪的是貞觀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與吐蕃王松贊干布聯(lián)姻事件。
(3)構圖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動,線條勻細挺拔,富有彈性。設色濃重并適度暈染,效果單純而明朗。
(4)作品具有歷史價值,是現(xiàn)存有關西藏最早的一幅歷史畫。閻立本是開一代畫風的劃時代人物。
12.請對“通過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這句話,結合實際,談談你的認識.
答:(1)從時限分析,小學美術教學目的是一個多極系列。從組合要素分析,小學美術教學目的是一個雙層次結構,即由一般目的與具體目的組成.
一般目的包括:A、智育目的B、德育目的C、美育目的
具體目的為:
A、要使學生的美術"雙基"水平得到提高.
B、要使學生的美術心理素質得到提高.
C、要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力.
(2)小學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的是所有的小學生,在實現(xiàn)小學美術教學目的的基礎上,要充分兼顧到這一階段美術教學的大眾性、基礎性與趣味性。使學生能夠熱愛美術,保持恒定持久的興趣十分重要。
13、分析桃花塢年畫《上;疖囌尽
(1)畫面反映清朝末年民國初期,不同的人在火車站的各種活動;人物活動明確,場面熱鬧
(2)人物衣著、鮮明。背景不著顏色,但借用樹木、陽傘、人物,點明了夏日炎炎的熱鬧氣氛
(3)通過表現(xiàn)熱鬧新穎的火車站這一新事物,表達人們在辭舊迎新,求吉利,向往新事物,歌頌新事物的心里
(4)整個畫面采用散布的構圖手法,產生一種平鋪直敘的觀賞效果,表現(xiàn)手法上運用變形,增加了趣味性、裝飾性。
14、分析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答(1)元代統(tǒng)治者的榮枯無常使許多漢族文人只得縱情于詩酒。
(2)描繪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
(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簡括,顯示出較深的筆墨功力。
(4)堪稱古代山水畫中的巨作。對后代畫家具有深刻的啟發(fā)和影響。
15、簡析《擲鐵餅者》
作者,米隆。這件雕像表現(xiàn)了競技運動員健美而又富于力感的形象,在人體運動中體現(xiàn)一種和諧之美和理想之美。作者成功地解決了人體在運動中的重心穩(wěn)定和空間結構的兩大難題,使雕像既有連續(xù)運動的時間節(jié)奏感,又有回旋動作的空間穩(wěn)定性。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雕像都給人以美感的完整性與動勢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