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內在心理過程
第25題在信息編碼過程中,利用儲存在長時記憶系統(tǒng)中的知識經(jīng)驗對進入到短時記憶系統(tǒng)中的信息加以組織,使之成為人所熟悉的、有意義的、較大單位的過程,稱為_________。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組塊
第26題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_________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練習
第27題桑代克從“人是一個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學體系,他的教育心理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講人類的本性;第二部分講學習心理;第三部分講_________。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個別差異及其原因
第28題測驗是測量一個樣本的系統(tǒng)程序,即通過觀察少數(shù)具有代表性的行為或現(xiàn)象來_________人們心理特征。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量化描述
第29題廣義的知識包括兩大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它回答“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另一類為_________,它回答“怎么辦”的問題。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程序性知識
第30題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于___________1959年系統(tǒng)地提出了心智動作階段形成理論。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加里培林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12分)
第31題 心理發(fā)展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心理發(fā)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第32題正強化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正強化是通過施加滿足刺激來提高反應發(fā)生概率的強化。
第33題元認知體驗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元認知體驗是人們在進行認知活動時伴隨而生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它包括了知和情兩方面的體驗,即一方面有認知活動進行時對知識獲取的覺知;另一方面也有對認知過程中經(jīng)歷的情緒、情感的覺察。作為“關于認知的認知”,元認知被認為是認知活動的核心,在認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第34題 布魯納的認知一發(fā)現(xiàn)說的基本觀點是什么?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1)學習的實質在于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布魯納認為人類具有三種表象模式:動作性表象模式、映象性表象模式和象征性表象模式。
(2)學習過程包括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化和評價三個方面。
(3)教學應注重使學生掌握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
第35題簡述原有的認知結構對遷移的作用。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原有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遷移方式,原有認知結構的特征直接決定了遷移的可能性及遷移的程度。
首先,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是遷移產(chǎn)生的基本前提條件。其次,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水平對遷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再次,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認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jié)、控制的元認知策略,這也影響著遷移的產(chǎn)生。
第36題簡述學習的心理實質。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1)學習表現(xiàn)為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
(2)學習所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是相對持久的。(3)學習是由反復經(jīng)驗而引起的。
第37題簡述學習的特點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
其學習內容含三個方面:(1)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2)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3)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
五、論述題(本大題只有1個小題,滿分8分)
第38題 試結合教學實踐,淡談如何有效促進遷移。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答案要點】根據(jù)遷移原理有效地組織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精選教材內容。要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大量有用的經(jīng)驗,教學內容就必須精選。精選的標準就是必須具有廣泛的遷移價值。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精選的教材只有通過合理的編排才能充分發(fā)揮其遷移的效能,合理編排的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網(wǎng)絡化。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合理編排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合理的教學程序得以體現(xiàn)、實施的。宏觀上,教學中應將基本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作為教學的主干,并依此進行教學。微觀上,應注重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識地溝通具有相似性的學習。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教師一方面要善于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另一方面,要讓學生不斷總結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同學之間開展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的交流等來促進學習的遷移。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只有1個小題。滿分10分)
第39題 一位小學英語教師的反思記錄:今天要學習新的單元,首先對上一單元進行復習。接著,在開始新的單元學習之前,我請班上善于動手的小明疊了一架紙飛機,并請英語基礎較好的小蘭對紙飛機做了簡單的描述,小剛的基礎不太好,有些單詞我在課前讓他先行復習,所以他也能聽得懂、跟得上。由此,三種類型的學生都初步掌握新單元的基礎學習,算是個好的開始。請對這位教師的反思找出理論依據(jù),并說明對教育的啟示。
【正確答案】:
請參照解析
試題解析:
(1)這位教師的反思的理論依據(jù)是能力傾向與教學的相互作用。能力傾向與教學的相互作用是指學生的能力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教學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學生能力傾向的教學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真正的因材施教,就應該以能力傾向與教學的相互作用為依據(jù),來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選擇、創(chuàng)造和評定。
(2)對教育的啟示是:
①沒有適合所有學生的萬能的最佳教學法。
②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能力傾向上的個別差異,選擇最適合學生能力傾向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
③對于能力傾向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應對他們進行預先訓練,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等方面對他們加以指導,提供給他們必要的先備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傾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