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學生學習的評價。學生學習的評價主要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評價,學習能力評價,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科思維品質的評價。
(4)課堂教學的評價。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使學生具有基礎能力、發(fā)展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課堂教學的評價中,一是要把握教學目標,正確處理基礎與發(fā)展的關系,保證學生參與學習的時空,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必需的學習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學習更好的但有區(qū)別的教學內容,使不同學生的各種學習需要得到充分的滿足,從而使所有學生的基礎能力有所提高。二是要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等幾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三是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和主動參與,掌握自主地獲取知識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在體育新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學理念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教學設計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有了成功的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效果才有保證。在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將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而是師生生命的交融;學生獲得的也不再只是知識和能力,還有成功的喜悅和心靈的震撼。因此,體育教學設計應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思想,關注學生的現(xiàn)在和未來,建立起合理、科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程序、教學媒體及方法策略體系,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和適應未來的能力。
二、體育新課程教學組織形式
體育新課程的教學設計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優(yōu)化的方案,教學組織則是將設計方案付諸實施的過程。教學組織形式是有效地利用教學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的作用,一種定型的教學活動結構的組合形式。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過程來完成的,教學過程必須遵循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依據(jù)一定的教學內容,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來進行。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原則只有通過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才能體現(xiàn)出來,同時教學方法也只有通過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才能運用。
體育新課程教學組織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的任務、特點和實際情況,對學生、場館設施和時間等進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任何教學組織形式都要限定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進行,是師生間組成 “搭配”關系的共同活動,直接地或間接地相互作用,在這種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包括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程序步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集結與綜合。
(一)體育新課程教學組織形式的特點:
1.教學組織形式存在著多維性。
教學組織形式反映的是教學活動中人員、時間和空間的組織和安排,當我們從教學組織形式的角度來說明一種教學活動時,我們至少必須從教師、學生、時間和空間等多方面來加以考慮,才有可能對教學組織形式有全面的了解。教學組織的多維性決定了教學活動具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即教師的、學生的、時間的和空間的組織形式是同時并存的。例如,對于特定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的組織上是采取分組教學、在教師的組織上是采取小組教學、在時間的組織上是采取活動課時制、在空間上是采取課堂教學等等。因此說體育新課程教學組織形式在客觀上是多維的。
2.教學組織形式具有多樣性。
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與教學組織形式的多維性具有密切的關系,如從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向多樣發(fā)展的,由個別教學---- 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友伴群體教學等等。而后一種形式是對前一種形式的補充和發(fā)展。在體育新課程教學中,其教學組織形式的現(xiàn)狀是多種教學形式并存、共同發(fā)展的。隨著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更加全面,對教學內容、結構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對教學對象及其特點的認識更加科學化,勢必會導致教學組織形式出現(xiàn)新的發(fā)展和變化,從而使得教學組織形式更加多種多樣。
3.班級教學制仍是體育新課程教學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
班級教學制包含了教學空間的組織---課堂教學。由課堂教學構成的班級教學制,是體育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最為主要的組織形式,盡管其他起輔助或補充作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不可忽略的,班級教學制本身的優(yōu)點仍是其他教學組織形式所無法取代的。當然,班級教學制還存在著一些局限性,這就為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教學研究提供了空間,才能使班級教學制在今后會得到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二)體育新課程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1.個別指導
個別指導是體育教學組織的最基本的形式,它的教學優(yōu)點是可以根據(jù)每個人的能力和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指導,發(fā)揮個人最大的潛能。例如,在基本姿態(tài)組合教學中,有個別學生出現(xiàn)姿態(tài)不正確的動作錯誤,教師采用 "一對一"進行個別糾正,這種教學只有教師和學生直接聯(lián)系,學生之間無任何聯(lián)系,適用于教學過程中教師糾正個別學生在技術掌握上存在的個性錯誤。個別指導的教學組織形式通常會因為不能滿足教育普及的需要,教學效率較低,而被分組教學所取代。
2.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是一個班分成若干小組,以組來進行指導。這種組織形式既保留了班級教學的長處,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的問題。這種教學的分組通常是按性別、體能、技術、興趣等因素來進行的,每組指定小組長,起著 “小教師”的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雖有聯(lián)系,但不密切。
(1)性別分組教學
性別分組是根據(jù)男女學生生理和心理差別進行的一種分組。它的優(yōu)點是既考慮到學生男女生之間生理和心理的差別,又考慮到教師個人特長的發(fā)揮。特別是在體育新課程教學的教學中,男、女生會因接受能力不同而產生學習的差異,按性別分組教學的形式適合于教師針對性別特點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
(2)配對分組:由于體育新課程教學的技術特點,在教學中經常會采用配對分組的方式進行教學。其優(yōu)點是學生能夠從中體會男女生動作的不同要求和動作感覺,體驗雙方的配合與默契,對于掌握基本動作或組合動作是極為有效的。教師的配對分組應注意學生的技術水平最好在同一層面,以便于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進行指導或提出教學要求。
(3)體能分組教學
體能主要是指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它是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體能 (好、中、差)進行分組的。按體能分組進行教學針對性強,以體能角度考慮區(qū)別對待,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它可以是固定的,即每一節(jié)課或某個單元,始終按體能分組形式出現(xiàn),同時又可以是臨時的,可根據(jù)教材、課的類型隨時進行分組。這種分組教學既能使體能好的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情緒、體能中等的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體能差的學生也能完成教學目標,能夠考慮到所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技術分組教學
根據(jù)學生對某一技術掌握的程度進行分組。技術分組可按臨時、固定、晉升分組。臨時分組是根據(jù)學生練習動作的程度決定的。固定分組是在臨時分組基礎上進行的,只局限于某課時或某單元的教學,這種固定分組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再進行晉升分組。這種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從學生掌握動作的情況考慮區(qū)別對待的,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實效性。但它是在以上分組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它適合于復習課的教學內容。
(5)興趣分組教學
興趣分組教學是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興趣與愛好進行分組的。其的特點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揮特長,適合于選用教材、時尚課程或傳統(tǒng)項目的教學。
3.班級教學
班級教學又稱班級授課制,它的教學特點是一名教師采用同一內容、用同一方法教授全體學生。與個別教學相反,個別教學易于解決個體差異問題,但效率不高,班級教學注重了效率,但不利于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班級教學在實踐中還往往把一個班自然分成幾個小組,教師對待各組也是采用同一的內容和方法。例如在交誼舞教學中,教師對第一組學生進行指導,其他人自由練習,隨后又對第二組學生進行指導……班級教學主程序是對全班進行傳統(tǒng)式的教學。教學中教師把所有學生都看成是理想中的對象來施教,力求實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4.友伴群體教學
友伴群體教學是一種小群體的分組教學形式,教學中讓學生自由結成 "友伴群體",按教師的要求去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在互為指導、互為督促、互為幫助的過程中,使每個學生有充分發(fā)揮自己特長的機會,從而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這種分組只有當學生之間關系協(xié)調和目標一致時,才能形成一個小群體。個體間情感交流,彼此激勵,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齊心協(xié)力,共同提高,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體現(xiàn)學生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使學生能發(fā)揮內在的潛力。這種形式與教師主導型的班級教學和分組教學不同,它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以促進自主地、協(xié)同地學習為目的。它適合于學生對體育新課程教學的創(chuàng)編階段的學習。
5.分層次教學
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生理、心理及個體差異,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師在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應符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分層教學、分層指導、分層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完善與提高。層次分組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措施和目標的對應性,也就是選擇特定的教學方式去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層次分組教學適合于體育新課程教學完整教學單元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