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具有較快的聽說速度
B.進行大量的聽力自我練習
C.具備標準的英式英語語音語調
D.提高自身的辨音能力和聽力教學修養(yǎng)
18.小學英語課堂唱英語歌,應要求( )
A.曲調正確
B.結合學生生活
C.唱得有情感
D.重在唱會歌詞,產生背誦英語材料的作用
19.教師在講授賀知章的《詠柳》時,挑選了三首樂曲,讓同學們根據語境選擇一首。這種教學方法是( ) A.討論法
B.講授法
C.演示法
D.練習法
20.世界上種類最多,數量最多的動物是( )
A.鳥類
B.哺乳動物
C.爬行動物
D.昆蟲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2.簡述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
3.如何預防和指導小學生學習疲勞?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某學校把某年級的差生全部分到了一個班級,學生都非常不滿,但該班的班主任并沒有因為學生的成績差而對他們失去信心。相反,該班主任經常鼓勵和肯定學生的進步,注意發(fā)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一段時間后,該班的成績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試用所學理論,論述該學校和班主任的做法。
2.一名學生的日記中有這樣一些內容:“英語課上,老師又是只提問那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其他學生看都沒看一眼,更不用說我們這些差生了。我想不通,大家坐在同一間教室,同樣都是老師的學生,為什么老師對待我們的態(tài)度完全不一樣?難道成績就那么重要嗎?”
談談你對該案例的看法。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40分)
根據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下第二單元Section B內容設計一節(jié)課的教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蘇格拉底問答法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稱為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復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稱為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
2.A【解析】班主任在班集體的組建階段,就應著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別是當接到一個教育基礎較差的班級時,首先就要做好這項工作。
3.C【解析】題干描述的是探究學習的內涵。
4.D【解析】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是指個體之間的身心發(fā)展以及個體身心發(fā)展的不同方面之間,存在著發(fā)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忌枳⒁獾氖,不平衡性主要指同一個體,而個別差異性主要指不同個體。
5.C【解析】診斷性評價指為查明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實施的測定。它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前的評價。
6.B【解析】略。
7.B【解析】班級目標管理是指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確定班級總體目標,然后轉化為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使其與班級總體目標融為一體,形成目標體系,以此推動班級管理活動,實現班級目標的管理方法。它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提出的。
8.B【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縱向反思的內涵。
9.A【解析】略。
10.B【解析】題干描述的課程屬于綜合課程。
11.C【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實驗法的內涵。
12.D【解析】肯定性訓練也叫自信訓練,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系中公開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益,發(fā)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
13.A【解析】題干描述的是場依存型認知風格的特征。
14.B【解析】最近發(fā)展區(qū)是由維果茨基提出的。
15.C【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師利用環(huán)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16.B【解析】聯想由某種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概念的思維形式。
17.D【解析】聽說法教學主要是通過大量的聽說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這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準確的發(fā)音外,還要求其自身的聽力教學修養(yǎng)。
18.D【解析】略。
19.C【解析】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采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20.D【解析】昆蟲是種類最多、數量最多的一類動物,已知種類已有100多萬種,分布廣泛。
二、簡答題(答案要點)
1.(1)教學交往策略;
(2)課堂管理策略;
(3)課堂時間管理策略。
2.(1)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目標);
(2)總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反思教學技能(反思教學得失);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傷害;
(4)反思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
(5)反思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
(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反思教育理念);
(7)反思自己的專業(yè)知識。
3.(1)合理安排學習的課程;
(2)在課堂教學諸環(huán)節(jié)上,也應注意疲勞的預防;
(3)確保小學生的休息、睡眠,休息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措施;
(4)要注意小學生的營養(yǎng)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