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古印度
B.古希臘
C.古埃及
D.古羅馬
20.下列對英國憲章運動的評述,正確的是( )。
A.以暴力斗爭為主要手段
B.是無產階級要求與資產階級分享政治權利的斗爭
C.使英國無產階級獲得了普選權
D.阻礙了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發(fā)展
21.以下測量單位,不屬于同一類測量功能的是( )。
A.海里鏈節(jié)
B.公頃畝平方尺
C.噸磅斤
D.盎司加侖升
22.法國國旗由藍、白、紅三條縱向的色帶組成。實際測量發(fā)現,三條色帶中藍色帶最寬,白色帶最窄,紅色帶寬度居中。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國旗上的三色代表法國的三大區(qū)域,色帶寬度和區(qū)域面積相對應
B.國旗上三色代表建國時三大黨派,色帶寬度和當時的黨派力量對比有關
C.國旗來源于當地某古老部族的旗幟,為什么設計成這樣,已經無法考證
D.三種顏色給人造成的主觀體驗不同,為了讓三條色帶看上去等寬,實際寬度不能相同
23.提出“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是( )。
A.威廉•配第
B.亞當•斯密
C.大衛(wèi)•李嘉圖
D.卡爾•馬克思
24.仙人掌進行光合作用依靠( )。
A.根
B.莖
C.葉
D.花
25.諺語說“十霧九晴”,指大霧多發(fā)生在晴天時,因為( )。
A.晴天時水汽多
B.晴天時大氣運動緩慢
C.晴天時塵埃多
D.晴天時大氣逆輻射弱
26.WPS、Word等文字處理軟件屬于( )。
A.管理軟件
B.網絡軟件
C.應用軟件
D.系統(tǒng)軟件
27.用外科手術的技術處置不正常的大腦,對于醫(yī)學界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課題。精神外科的本意,即是通過外科手術改變人的不正常的精神活動和行為表現。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介紹的是( )。
A.早期使用的外科手術方法是什么
B.外科手術存在的風險性
C.采用外科手術后對不正常大腦的改變情況
D.現代精神外科的定義
28.市場化的社會趨勢給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也帶來了不少消極影響。為了商業(yè)價值往往要迎合不同層次的文化消費心理,忽視文學應有的認識作用與教育作用,娛樂至上超越了應有的精神追求,以致平庸大行其道,媚俗傾向屢禁不止。為錢而寫作,更是有悖于藝術的本性。馬克思說:“詩一旦成為詩人的手段,詩人就不成其為詩人!彼宰骷沂紫葢訌娝囆g創(chuàng)作的自覺性和應有的社會責任心。從這段文字不能推出的結論是( )。
A.文藝創(chuàng)作成為商業(yè)活動,作家就失去了良知和藝術責任感
B.過分追求商業(yè)和利潤,作家的神圣使命就不復存在了
C.詩人不應該壟斷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的主人應該是人民群眾
D.文藝創(chuàng)作成為作家謀生的手段,作家的神圣使命就無法實現
29.某市要建花園或修池塘,有下列4種假設:修了池塘要架橋;架了橋就不能建花園;建花園必須植樹;植樹必須架橋。據此不可能推出的是( )。
A.最后有池塘
B.最后一定有橋
C.最后可能有花園
D.池塘和花園不能同時存在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
30.材料
某地一所農村中學,學校的房舍由于年久失修,損壞嚴重,上級主管部門為其專門撥出經費2萬元,讓他們整修校舍,而校長張某卻把此款用來為自己修建了房屋。在一個陰雨天,校舍倒塌,致使3名學生和當堂教師死亡,14人受傷。案發(fā)后,引起了上級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對其立案審判。
問題:(1)你怎樣看這一材料?(7分)
(2)請你敘述教育法的基本特征。(7分)
31.材料
蘇步青教授為中國教學和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卓越貢獻,從教50多年,桃李滿天下,許多學生也很有成就。早在30年代,蘇步青在日本榮獲理學博士,與同學陳建功相約,自愿來到新建的浙江大學數學系任教。當時系里只有4個教師,14個學生,圖書資料奇缺,實驗設備全無,經費無著落。
他名為副教授,連續(xù)幾個月沒有拿到一分錢。但他毫不動搖,他與陳建功每人開4門課,外加輔導、改作業(yè)、編教材、搞科研。他利用暑期到日本去找資料,一個假期找回20萬字。他靠這種自覺的事業(yè)心和意志力,為社會培養(yǎng)了很多人才。新中國成立后,他更是孜孜不倦,獻身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
問題:從教師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來看,你從蘇步青教授的事跡中得到什么啟示?(14分)
3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喜歡蘆花
陸星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愛,對人、對物、對景,沒有例外。而“偏愛’’的產生和形成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可以說,人的“偏愛”,包含著人的全部:性格,審美,心境,以及整個世界觀。在所有的花花草草中,我惟獨對野生的蘆葦和蘆花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我喜歡在我房間的花瓶里永遠地插有一大束蓬蓬松松的蘆花,雖然,它們沒有香味,沒有彩色,也沒有盛開時的耀眼;它們一旦干枯,沒有了生命,卻永不凋謝,一年兩年,十年八年,把蘆花插在花瓶里,它們總是完好如初,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并以它“永不凋謝的干枯”來提示一種生命的原始的狀態(tài)——蒼茫、荒涼。
曾經聽說,上海附近的崇明島、長興島,在沒有開墾之前便覆蓋著一大片一大片蕭瑟的蘆葦。想象這一望無際的“蘆葦蕩”,不時的被海風侵襲,掀起層層狂濤,發(fā)出陣陣呼嘯,那情景,何等壯觀,何等蒼涼。我喜歡壯觀的景象,更喜歡蒼涼給人的啟示。即使作為裝飾,把蘆花插在花瓶里,顯然要比那些綻放一時的鮮花有意味得多。
所以,在秋天的一個星期日,被朋友約去長興島一日游,我首先想到,能不能采到蘆花?我問朋友。朋友風趣地回答:“你要多少?一車廂?兩車皮?”朋友知道了我的心思,因此,一到長興島,沒有先引導我們參觀橘園,而是直奔“主題”,把我們帶進蘆葦蕩。
呵,想象中的蘆葦蕩一旦展現在眼前,我真是激動無比,這是一片將近一千七百畝的灘涂地,長滿了比人還高的蘆葦,細高的蘆桿,頂著豐滿的蘆花,在風中“唰唰”地搖晃,那搖晃的陣勢,頗有排山倒海似的氣概。當然,我們看到的蘆葦蕩,已經有了些人為的痕跡,長興島人因地制宜利用資源,開發(fā)旅游業(yè),圍起長長的堤,在密密的蘆葦叢中,模仿八卦陣的布局,開出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我們坐上小船,沿著這條迷途似的小河,深入蘆葦蕩,然后,停下槳,靜靜地聆聽兩岸城墻般的蘆葦叢發(fā)出的“嘩嘩”的響聲,那響聲,似有千萬把古箏在寂靜的長空下婉轉低吟,不凄楚,不悲戚,只是充滿著蒼涼感和滄桑感。這種讓人感慨萬千的蒼涼及滄桑,會引起太多太多的聯想,對人生,對世事,對一切的一切。在都市擁擠的空間里,一些感慨的心緒,往往會越積越濃,越積越深,但是,面對著蒼天下這樣一片廣大的蘆葦蕩,我們所有的心緒,都不由地被這滄海桑田的變遷所包涵的時間和空間所溶解,我們自以為沉重的心緒頓時變得渺小,無足輕重,心靈反而廣大了,開闊了,潔凈了。
我們的船在蘆葦蕩里僅僅穿行了半個多小時,但這半個多小時留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離開長興島后的不幾天,我和一位女導演談論我的一部電視劇的修改方案時,我又情不自禁地想到那片蘆葦蕩,以及那種“排山倒!钡臍鈩荩蚁驅а萏嶙h,是否將某一場戲放到蘆葦蕩深處:三個都有了一番心理歷程的中學生,在闖過高考這一關之后,他們劃著船進入蘆葦蕩深處,茫茫蒼天,茫茫蘆葦蕩,使年輕的心又成熟了一步……
現在,我房間的花瓶里又添了幾枝從長興島摘回的蘆花,那長長的花穗足有一尺半,彎彎的像顆粒飽滿的麥穗,但蘆花沒有尖刺的芒,它們顯得更平常更樸素更不起眼,因此,它們的保存更長久更牢固,也更加耐看。
問題:(1)文中畫線的“蒼涼感”和“滄桑感”分別指的是什么?(6分)
(2)三個有過一番心理歷程的中學生進入茫茫蘆葦蕩后,年輕的心為什么會成熟一步?(8分)
三、寫作題(50分)
3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決于其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我們唯有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才能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從教育的角度立意,請以“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為題寫一篇論述文。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語言流暢,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