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熱身
第1題(單選題)下列有關信息化教育的敘述中,闡述合理的是( )。
A.信息化教育中對教學資源的搜集只通過網(wǎng)絡來實現(xiàn)
B.信息化教育與教育信息化具有相同的內涵
C.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形態(tài)
D.信息化教育中教學設計的主要教學模式為講授/輔導型
答案:C
第2題(單選題)學習需要分析是前端分析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學習需要”指的是( )。
A.教師的差距與需要
B.學生的學習需要
C.教學過程的需要
D.教學手段的需要
答案:B
第一部分 教學規(guī)劃
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教學方案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你對教育技術基礎知識的理解,然后由你來補充完成一個完整的信息化教學方案。
[前端分析]第3題(單選題)學習者分析是前端分析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以下有關學習者分析的敘述中,闡述合理的是:( )。
A.學習者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情況及其學習風格
B.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者具有相同的學習者一般特征
C.學習者分析對教學媒體的選擇沒有任何影響
D.分析學習著急初始能力之后將學習起點確定為高端的水平
答案:A
第4題(單選題)在前端分析階段,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掌握學生的知識技能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學生目前的知識能力水平尚未達到本課時學習的基本要求時,從教育技術的角度考慮,最理想的預防措施是( )。
A.跳過知識點和技能學習,直接進入本課時的教學
B.先強化知識點和技能學習,然后進入本課時的教學
C.在黑板上列出所需的知識點和技能,然后對照著進入本課時的教學
D.利用多媒體軟件制作課件,上課期間展示,然后進入本課時的教學
答案:B
第5題(單選題)確定學習目標,根據(jù)教學重點、難點,為教學活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回答下表所提出的問題。
教學方案設計
課題名稱《秋天的雨》第二課時
科目語文年級 小學三年級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重難點重點1.體會秋天的美好
2.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難點1.有感情地朗讀文中帶有藝術化的語言
2.發(fā)揮想象力,描述自己對課文語言理解的意境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第5.1題(單選題)適于作為本課時知識與技能方面教學目標的是( )。
A.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秋雨的熱愛
B.欣賞作者如何來表現(xiàn)秋雨的美景
C.理解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D.運用自己的想象描繪出秋雨的美景
答案:C
二、教學思考
1.作者是如何來表現(xiàn)對秋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的。
2.文中從哪幾個角度描述了秋天的雨,還可以怎樣來表現(xiàn)。
三、解決問題
1.如何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藝術性詞語在語句中的意境。
2.如何在平時的練習中運用藝術性詞語
四、情感與態(tài)度
1.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對秋雨的喜愛,詞語摘抄或者圖畫、視頻描述。
2.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動地積累有關主題的詞匯,擴大知識面。
教學資源為課堂教學準備相應的教學資源,如課堂教學課件、搜集的圖片素材等,包括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媒體。
第5.2題(單選題)教師在準備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教室內現(xiàn)有的媒介資源,并合理加以利用,那么針對教室內的幻燈機可以搜集的教學資源是( )。
A.網(wǎng)絡上的圖片素材
B.攝制的錄像素材
C.有關秋天的音樂素材
D.幻燈片、照相底片等
答案:D
教學過程描述
復習第一課時所學的知識點,導入新課首先復習秋天的雨第一課時所講述的生字和生詞,如:扇、趁、鑰匙、五彩繽紛等,然后針對課后的問題,搜集一些描寫秋天的語句,看學生對課文中哪些句子進行了搜集,統(tǒng)計之后,按照摘抄句子多少的順序開始進入本課第二課時的學習。
第5.3題(單選題)在復習第一課時的生字和生詞時,應結合生字和生詞所處的具體語境來理解并記憶,這樣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以下哪種方式在這方面有所體現(xiàn)?( )
A.在黑板上板書生詞的正確寫法,重點是筆順
B.先點學生上前板書聽寫,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C.將生字和生詞課前做成幻燈片,上課時放給學生看
D.讓學生在課堂上將生字和生詞默寫十次
答案:B
采取小組學習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閱讀課文的能力1.讀課文,感知內容:首先由老師引導,如:“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感受藝術性語句在文中所表現(xiàn)的作用。
第5.4題(單選題)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閱讀課文的能力是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那么以下選項中既達到了這一教學目標又運用了多媒體工具的是( )。
A.課前錄制好朗讀示范的音頻文件,然后讓學生對比練習
B.讓學生反復地練習課文閱讀直到到達效果為止
C.逐個點學生閱讀課文,指出其問題所在
D.教師示范性的讀一遍,然后學生自己練習
答案:A
2.交流感悟,發(fā)揮想象力:圍繞“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讓學生想象秋天的雨里還有些什么味道?以及為什么“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學生可以先進行小組的討論,然后由小組間進行交流。
第5.5題(單選題)進行分組討論時,如果全班有40人,從教學設計的角度考慮,采取怎樣的分組策略更合適?( )。
A.分為兩組,以教室座位的中軸線為基準分成左右兩組
B.分為五組,每組8人,按人數(shù)的總體分布兼顧男女的搭配
C.分為五組,但讓學生自己進行分組D.讓學生自己進行分組,但分組數(shù)不作限定
答案:B
讓學生找出文中藝術性語句,并理解這些語句所起的作用1.教師可以將課文中典型的藝術化語句列舉出兩到三句,然后讓學生找出其他的語句。
2.找出每一段的總結性語句,如果學生覺得某一段沒有總結性語句,就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教師可以在課件中給出一個范例,讓學生學會總結段落大意。
對本課時的總結,布置課后的作業(yè)對最后一段總結性語句的分析,為什么說“秋天的雨給小朋友們帶來的是一首歡樂的歌”?并布置課后的作業(yè)。
第5.6題(單選題)為了鞏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應該讓學習者在課后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那么以下哪個作為課后作業(yè)布置能發(fā)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 )。
A.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文中的生字和生詞,強化記憶
B.將課文閱讀十遍,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的秋雨的意境
C.在生活中自己去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的秋雨的意境
D.獨立完成課后的思考題
答案:C